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48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356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石油脱硫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国对燃油硫含量的严格限制,利用微生物脱除石油及其产品中的有机硫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油脱硫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对石油脱硫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及石油微生物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石油脱硫微生物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
压力对铍/铜/HR-1不锈钢热静压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0℃下,分别在20、30、40、50MPa压力下对铍/铜/HR-1不锈钢进行真空热静压扩散连接。利用光学金相、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扩散区的微区成分和组织结构;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压力的作用将使试样产生动态形变再结晶和扩散性蠕变,也能影响扩散焊区的扩散宽度、晶粒大小和金属间化合物数量;单轴向压力作用下,基材或扩散焊区出现织构;降低铍/铜/HR-l不锈钢接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金属间化合物优先沿晶界生成,适当降低压力或缩短热压时间可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改善连接性能。  相似文献   
73.
陕南铜厂闪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厂闪长岩体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勉县-略阳-阳平关三角地块区域内, 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LA-ICPMS 和 SHRIMP 锆石U-Pb 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铜厂闪长岩体存在 3 个侵位结晶阶段: 早期阶段的闪长岩形成于 879 ±7 Ma; 中期阶段的石英闪长岩形成于 848±5 ~840±7 Ma, 含矿钠长岩脉于 834±7 Ma侵位结晶, 与中期阶段石英闪长岩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晚期阶段花岗闪长岩形成于 824±5 Ma。这些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铜厂闪长岩体及其相伴生的大型铜厂铜矿形成于晋宁期, 而不是古生代, 揭示了扬子地台北缘存在重要的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 与 Rodinia 超大陆的裂解事件在时间上( 860 ~750 Ma) 基本一致, 是Rodinia 超大陆事件在扬子地台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74.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不同离子强度(c(NaNO3)=0.01~1.0 mol/L)条件下, 针铁矿和δ-MnO2吸附Cu2+前后表面羟基结构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表面游离羟基参与了针铁矿和δ-MnO2对Cu2+的吸附, 其Fe-O-(H)和Mn-O-(H)结构中的H+被Cu2+取代, 转变为Fe-O-
(Cu)和Mn-O-(Cu); 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 NaNO3的NO-3能以-NO2的形式参与吸附反应并缔结在两种氧化物表面; δ-MnO2吸附Cu2+后特征吸收峰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针铁矿则相反.  相似文献   
75.
Cu2+配位桥联作用组建荧光性多层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Au—S化学键的作用,在金基底上组装DL-半胱氨酸(Cys),形成单层自组装膜Cys/Au.然后,利用Cu^2 的配位桥联作用,将卜萘胺乙酸(NAA)组装于Cys/Au上,构建一种新型的自组装多层膜NAA/Cu/Cys/Au.文中采用电化学、荧光光谱、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自组装膜的结构,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该荧光性自组装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铜离子配位作用的NAA/Cu/Cys/Au膜与基于静电作用制得的双层膜NAA/Cys/Au相比,具有更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了以二吡啶胺单氧化物为配体的三个铜配合物的合成和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在不同配位条件下,二吡啶胺单氧化物显示了配位多样性,配体酰胺上的氢原子发生转移或者消除,分子骨架在顺式和反式之间变换。此外,还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分子构型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77.
超稠油催化改质降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春晖超稠油为原料,采用自制催化剂于高温高压反应釜中,模拟研究了稠油在开采过程中全温度段50~250℃下的催化水热裂解降黏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供氢剂对稠油降黏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200℃,油水比为7∶3,反应时间为24 h,供氢剂为十氢萘,50℃的降黏率为98%。应用柱层析法对反应前后稠油的族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红外光谱探索稠油反应前后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变化。反应后重质组分如胶质、沥青质含量明显减少,轻组分饱和分、芳香分组分显著增多;反应前后胶质和沥青质结构中部分烷烃支链断裂发生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78.
以Cu15Al85合金薄带为前驱体,采用去合金化法,制备孔结构单一、均匀且三维贯通的纳米多孔铜(NPC),研究不同去合金腐蚀液和退火处理条件对样品微观形貌的影响。经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仪(EDS)对 NPC 检测,结果表明:与在 w(HCl)=5%的酸性腐蚀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得到的 NPC 相比,经 w(NaOH)=5% 的碱性腐蚀形成的 NPC 的多孔结构更加完整,孔径由150 nm 减小到100 nm,孔壁由40 nm 减小到10 nm;对前躯体合金薄带进行退火处理后,去合金化形成的 NPC 多孔形貌更加完整均一,孔径尺寸由 150 nm 减小到 100 nm。  相似文献   
79.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Cu2+和Pb2+两种重金属在长春地区一些典型路域植被土壤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 这两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 但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 即两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过程更接近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灌木丛植被类型的土壤对Cu2+和Pb2+的饱和吸附量最大, 分别为3 429,5 311 mg/kg; 灌木丛植被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速率最大, 由Elovich方程可知, 这与该土壤的pH值、 阳离子交换量(CEC)、 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较高等理化性质有关, 且Pb2+比Cu2+更易被土壤吸附.  相似文献   
80.
通过催化剂筛选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Pd/C催化氢化法制备4-氨基苯乙腈进行了研究.在对硝基苯乙腈、3%Pd/C和乙醇,三者用量分别为16.0,0.80和100.0 g,控制还原反应H2压力为0.4 Mpa,温度为30~40℃,时间为4h的优化条件下,液相色谱检测产品收率达到9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